电瓶车安全风险隐患观察:为何火灾事故多发?
来源:www.hth.com 发布时间:2023-09-26 11:56:23央广网北京9月30日消息(记者张佳琪)近日,电瓶车火灾事故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。9月20日,北京市通州区一小区电瓶车因室内充电引发火灾致5人死亡;9月23日,北京市西城区一辆电瓶车在非机动车道上发生起火。
此外记者梳理发现,公开信息数据显示,2021年7月18日,湖南长沙雨花区一自建房楼梯间存放的电瓶车发生火灾,造成1人死亡、12人受伤;2020年8月8日凌晨,江苏省南京市陆某的电动车在室内起火造成火灾,导致居住在三楼的居民3人死亡。
另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,今年截至7月20日,全国发生电动车火灾事故6462起。近年来电瓶车火灾事故多发原因何在?安全风险隐患又该如何根治?
北京市通州区一社区因电瓶车室内充电引发火灾,事后楼道门前摆满鲜花(央广网记者 张佳琪 摄)
23日早晨,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火灾事故发生地,现场能清晰看到从3层延伸至5层的燃烧痕迹。9月20日凌晨,该社区3层住户正在阳台充电的电瓶车电池突然发生爆燃,引燃了阳台。3层起火后迅速蔓延至4层和5层。凌晨4时30分,现场火情基本得到控制。经现场搜寻,在五层房间发现了5个人,但已无生命体征。
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,近年来,我国电瓶车年销量超过3000万辆,社会保有量接近3亿辆。记者于近日走访了北京市朝阳区、丰台区、通州区多个社区,一些居民对记者表示,社区往往存在电瓶车室内充电、户外充电难、乱停乱放等问题。
29日晚间,位于北京市丰台区花乡地区的一社区安全通道外停满了电瓶车(央广网记者 张佳琪 摄)
记者注意到,社区楼内已张贴了电瓶车消防安全的宣传提示。此外,社区内的电瓶车数量普遍较大,部分车辆“围堵”在楼道门口、一层窗前,甚至安全出口处。
由于公共充电设备有限,电瓶车充电“一桩难求”,还有一些车辆并未充电,却依然占据着充电车位。一些电瓶车用户表示,目前只能将电池带回家充电。
26日上午,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武圣东里看到,有电瓶车正在“飞线充电”(央广网记者 张佳琪 摄)
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武圣东里和农光东里社区,记者发现隐蔽的“飞线充电”情况任旧存在。“飞线充电”是一种不规范的充电方式,用户会从屋内拉出电线,为室外的电瓶车充电。《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》规定,业主、物业使用人、物业服务人等不得违规私拉电线、电缆,为电动汽车、电瓶车、电动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等充电。
对于违反此规定的,《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》提到,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,拒不改正的,处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。
朝阳区劲松街道一社区电梯间内正在播放“电瓶车消防安全告知书”(央广网记者 张佳琪 摄)
“一些居民习惯在家中给电瓶车充电,室内充电的危险之处在于家用插座没有安全保护功能。随着电瓶车电池的老化,发生起火的概率也会逐渐增大,而公共充电站要安全得多。”汽车分析师张翔表示,“公共充电站设置了安全保护器,里面有监控电路,电满后电池管理系统会发信号给充电设备,随即自动停止充电,以保证安全。”
张翔表示,“究其原因,社区内电瓶车的公共充电设施不健全,主要在于电瓶车的充电利润比较低,盈利很难,投资回报期较长,民营资本进入这个行业的积极性不高。”
针对电瓶车起火的可能因素,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员曹广平表示,“目前电瓶车电池大致分为两类,一类是铅酸电池,一类是锂电池。市面上的电瓶车若发生事故,撞击到电池在所难免,或者遇到磕碰、淋雨、涉水等外界的干扰因素,都可能会引发火灾。充电器进水、进潮气、进尘土以及高低温变化过大也会造成充电参数的变化,进而造成起火。而相较于铅酸电池,锂电池在特性上也更加容易达到着火点。”
此外,一位从事电瓶车出口工作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,目前也存在部分电瓶车商家存在违规使用汽车拆机电池、“黑作坊”加工锂电池上市销售、锂电池国家标准仍需加强完善等情况。他认为,这也可能是电瓶车火灾事故背后的原因。
在丰台区花乡地区一社区内,记者看到有些电动车并未充电,仍然占据着车棚的充电位(央广网记者 郭佳丽 摄)
强制性国家标准《电瓶车通用技术条件》发布实施于1999年,被业界称为“老国标”。2019年实施的《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》则被称为“新国标”。上述业内人士认为,“‘老国标’对蓄电池在电池安全上没有作太多的规定;‘新国标’在电池方面做了修改,规定了电瓶车的蓄电池最大输出电压应当小于或等于60V。但目前两者对电池容量都没有作任何规定,对锂电池的安全性规定也非常有限。”
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分析称,“目前,‘新国标’的标准体系在对电池的要求上仍然偏弱,是一个短板,有关部门应该尽快把对电池的要求提高,加强对电池安全性的管理,用更严格的标准去规范电瓶车电池及相关产业的发展。“
而在张翔看来,为了应对电瓶车电池的安全风险隐患问题,还能更加进一步推进电池和电池管理系统上网,提高电瓶车车联网的渗透率。“如果电瓶车能够像电动汽车一样,普及车联网设备,那么充电是否充满、电池温度是否过高都能够直接进行监测和报警,大幅度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,有利于政府部门的监管,更有助于对火灾事故车型、相关公司进行管理。”
9月20日,通州一小区居民楼3层因电瓶车室内充电引发火灾,事故造成5层5名住户死亡。在2020年8月8日凌晨发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的一起案例中,陆某的电动车在室内起火造成火灾,导致居住在三楼的居民三人死亡。
北京市防火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公布消息称,本市从即日起至12月底,将集中组织并且开展电瓶车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。
近年来,电瓶车进楼入户、违规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据了解,今年前7个月全国发生电动车火灾事故6462起,过分充电、电池故障、线路短路等是导致电动车电气火灾的主要原因。
据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统计,今年截至7月20日,全国发生电动车火灾事故6462起。近年来电瓶车火灾事故多发原因何在?安全风险隐患又该如何根治?
- 上一条:铅酸电池的修复方法有什么
- 下一条:铅酸蓄电池修复方法自己动手修复铅酸蓄电池